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三位一体,为美丽晋城添新绿!

太行日报  2015-04-15 10:06

[摘要] 森林面积5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绿地率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平方米,各项生态建设指标全省遥遥领先……

环城生态圈生态系统结构图

1、玉屏山生态廊道

2、长晋高速两侧生态廊道

3、丹河生态廊道

4、龙王山至丹河生态廊道

5、白马寺山至丹河生态廊道

6、吴王山至白水河生态廊道

花园城市,晋城响亮的品牌;美丽家园,晋城人的共同期盼。

森林面积5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绿地率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平方米,各项生态建设指标全省遥遥领先……

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一项项“绿色”荣誉花落晋城……

为更好地延续、提升“绿色”,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山、水、林、城有机交融的生态城市目标,确立了从宏观到微观“三位一体”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思路,即宏观层面规划建设396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圈,中观层面在东西南北中形成五大连片公园,微观层面再建设多处街头绿地和游园,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目标令人振奋,美景让人期待。

如今,白马寺山——东四义绿道、吴王山森林公园二期工程、丹河人工湿地公园绿化项目已到收尾阶段,城东景观水系工程、西入口绿化工程等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东河源头游园完善工程、太岳街与苑北路交叉东南角游园等工程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凤凰岭森林公园及周边生态区提升工程、时家岭公园建设工程等项目开工在即。

随着一个个园林绿化项目的实施,我们的城市将更加宜居、更加美丽,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将奠定坚实基础。

环城生态圈:新晋城的“生命之环”

作为一个传统的能源型城市,我市历来十分重视环境生态建设,特别是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按照“生态优先、服务民生、环境提升”的思路,通过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投入、高标准实施,先后建成了凤凰岭森林公园、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玉龙潭公园、东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白马寺山植物园、东南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以及百丽园、西秀园、兰煜园、水杉园等,形成了一幅城市建筑与花木园林浑然一体、城市功能和绿化景观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

百尺竿头再加力。

2013年,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确立了“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把美丽晋城建设上升到更高层面加以推进,并全面启动了环城生态圈规划,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心城市环城周围建成若干个高标准、成规模、上档次、有品位,能满足群众生态休闲、健身娱乐、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等多种需求的森林公园,并逐步形成环城生态圈,把晋城打造成为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

市规划局局长白勇强说,环城生态圈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市的近郊区域,北至莒山,南至晋普山、白水河一带,东至丹河、浮山,西至玉屏山,将规划中的“六组团”围合其中,东西宽约26公里,南北长约36公里,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是城市“两区四片”总面积的近4倍。

有特色,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城市建设亦是如此。“晋城与其他城市相比,大,大不过太原,平,平不过长治,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大有作为。而地质面貌多为山体是我市大的特点,这种地形的缺陷是不利于连片建设,但可以通过环城生态圈的建设,赋予山地更多的绿色,打造更加优美、宜居的环境,实现城绿交融、城山相映的格局,这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是我市的优势所在。”市规划设计院技术科科长李晓冬说。

《中心城市环城生态圈建设总体规划》显示,环城生态圈的体系结构为一环融绿、六廊纵横、多点分布。

一环融绿即环绕中心城市四周联通、斑廊绕合的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多点分布即由自然生态区、人工游憩点、农业体验园等构成的多个公共休闲的绿色开敞节点

而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纵横其间的玉屏山、丹河生态廊道和白马寺山——丹河、龙王山——丹河等六条生态廊道,它们建成后,不仅可以达到休闲健身、旅游观光和净化空气、治理雾霾的功能,实现自然与城市的融合,同时,还将规划中的各个区域隔离开来,有效控制城市的蔓延。

李晓冬说:“因为我市的城市发展格局为‘两区四片’,如果相互合在一起‘摊大饼’发展,就失去了原有意义和自身特色,与其他城市的发展没有多少差别。而通过生态廊道相隔离,通过快速通道相连接,这样我们的城市才会风姿绰约,魅力无限。”

根据规划,整个环城生态圈将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划分为8个片区,其中北部山体片区(莒山)以绿色森林为主题,白马寺山片区以城市绿色休闲为主题,玉屏山片区以生态修复、美丽乡村为主题,晋普山片区以绿色古镇、生态家园为主题,白水河片区以养老休闲、都市农业为主题,丹河及东部山体片区以水与文化为主题,龙王山——丹河廊道以田园郊野运动为主题,白马寺山——丹河廊道以城市融合、宗教文化为主题。同时,还将因地制宜,充分依托山水、道路骨架建设270公里长的环状网络型绿道。通过绿道,将城市各组团、8个生态片区以及各主要村镇连接起来,更加方便市民进行户外活动,有效拉近城市与村镇的距离,增强周边村庄的活力和魅力。

“环城生态圈,将成为未来晋城的‘生命之环’。它的建设,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旅游、健身的佳去处,进而促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李晓冬对晋城的未来充满信心。

李晓冬说,在今年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我市还将提炼并广泛使用晋城文化元素和符号,在深入挖掘“泽州古八景”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晋城新八景”,使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特色相融合,着力提升城市气质和文化品位。

为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圈建设,市委、市政府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原则,对外招商引资,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承赁,委托经营等多种有效形式,组织实施旅游区内的各娱乐项目开发建设、环境保护和经营活动。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建设开发领域,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发的局面。

当前,环城生态圈已经建成的项目有丹河人工湿地、白马寺山植物园等,而经过多年建设、已具有相当绿量的白马寺山森林公园、龙王山公园只要进行有效提升,即可达到标准;正在实施的项目有玉屏山(吴王山)生态区、丹河人工湿地公园、白马寺山——东四义绿道、白水河生态区等,其中总长17.48公里的白马寺山——东四义绿道已完成了路面铺设,苗木栽种正在进行中,预计这条道路5月前投入使用,届时我市又会增加一处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地方;位于高都镇东刘庄地段的丹河人工湿地公园项目一期工程也完成了地形整理和部分苗木栽种、管线铺装、挡土墙砌筑等建设任务,大面积绿化正在招标中,建成后将与丹河人工湿地连成一片,格外秀美、壮观。

未来几年,我市还将实施三区绿心、吴王山——晋普山绿道、龙王山——丹河生态廊道等多项环城生态圈项目,而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使用,一个城绿交融、城山相映的新晋城将会呈现在市民眼前。

连片公园:市区里的“绿色氧吧”

如今,不论行走于市中心还是城乡结合部,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一定会让你的眼帘映入满满的绿色。泽州公园、凤凰岭公园、赵树理公园、玉龙潭公园、儿童公园、白马寺山植物园、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吴王山森林公园等一个个绿荫如盖、芳草萋萋的公园,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展现了城市魅力。

“这些地方原先多为荒山荒沟和采空区,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而今大变了模样,展现出勃勃生机,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市园林局局长助理关院生说,目前,我市正在建设的有吴王山森林公园二期工程、西出入口绿化工程、城东景观水系、白水河公园等,即将开工建设的有东南新区带状公园、时家岭公园等,待这些公园建成后,整个市区环境将会更加优美,更加宜居。

不可否认的是,我市过去建成的公园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的问题,一些市民反映,进入公园游玩总感觉不尽兴,内心比较失落。更为重要的是,市区每个公园的功能定位和侧重点不同,有的注重休闲,有的注重健身,有的注重观光,无法满足不同市民和游客的需求。

对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完善总面积约20000亩的城市“东、南、西、北、中”五大连片公园,着力优化城市公园布局,形成联动发展态势。其中,城东连片公园由凤凰岭公园、玉龙潭公园、东出入口绿化等组成,面积约3800亩;城南连片公园由时家岭公园、白水河公园等组成,面积约2000亩;城西连片公园由吴王山公园、赵树理公园等组成,面积约6000亩;城北连片公园由白马寺山植物园、东河源头公园、北出入口绿化工程等组成,面积约7000亩;城中连片公园由泽州公园、城东景观水系工程等组成,面积约2000亩。

据园林专家测算,市区东、南、北出入口2000多亩的景观林带,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7万千克,释放氧气12.41万千克,生产杀菌素5100千克。而这五大连片公园中面积小的也在2000亩,作用显而易见,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氧吧”。

“通过串联,原先各分散的公园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从而使功能更加齐全,有效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同时,因为不与城市道路发生纠葛,可以大限度地保证游客安全。”李晓东说。

目前,凤凰岭公园及周边生态区提升工程即将启动,而这也将成为我市实施的个连片公园。关院生介绍说,该工程西起武庄路,东至长晋高速公路晋城东收费站,占地面积3000多亩,建设内容包括园路、桥梁、涵洞、停车场及入口广场、园区路灯、景观小品等。建成后,玉龙潭公园、凤凰岭公园和东出入口绿化林地等进行相互连接,形成近8公里的生态绿化廊道,使风光更加俊美、俏丽,并将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城东水系工程是我市一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重点工程,南起红星东街,北至北环路,占地面积1393亩,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治污、水景、绿化、亮化等。目前,水系工程开始蓄水,景观绿化将于5月份完工。终,该工程将与泽州公园和正在建设中的龙湾公园进行连接,使主城区生态格局发生质的飞跃。

有好环境才有好发展。我市建设的公园大多位于城乡结合部,过去这里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如今随着一大批公园的开工建设和提升改造,将会有力地改善这些地方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公园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

街头游园:镶嵌于市民身边的“绿色珍珠”

街头游园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似乎是件很不起眼的事,但却是关乎民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近年来,我市按照“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绿色广场和街头游园的建设力度,使其成为公园的有益补充。建设中,园林部门因地制宜,在一些游园里增设了体育健身设施以及乒乓球台、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同时,特别注重山、水、花、草、园、林、景的有机结合,让广大市民在休闲、锻炼的同时,也充分享受到了园林艺术的美感。目前,百丽园、西秀园、滨湖游园、兰花游园等一个个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游园星罗棋布,像一颗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各个角落。

记者发现,在早晚两个时间段,各个小游园的人气都很旺。尤其是前进路上的三个小游园,因为周边新建小区多,早上锻炼的人也多,热闹非凡。到了晚上,游园里散步、跳舞的市民就更多了。家住白云社区的退休职工刘慧颖告诉记者,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她每天都会来跳舞锻炼身体。“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公共绿地,实在是太方便了!”

关院生介绍说,与封闭式的道路绿地有所不同,游园一般跟着居住区“走”,是市民可以进入的绿地。同时,园内在植物配置上也比其他绿地细致一点,植物造景也更加漂亮。截至目前,市区共建有40处游园,满足了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如今,充分享受到“出门就见绿,城市像花园”生活的广大市民,希望在家门口建设更多的游园,方便日常活动。

市民的期盼,就是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方向。

未来几年,我市将按照步行约10、间距300——500米的原则,在已建成40处游园的基础上,再新建50余处街头游园,其中小游园面积5——10亩,大游园面积20——30亩。今年实施的文峰路与白水街交叉口街头游园、太岳街与苑北路交叉口游园及东河源头游园三个项目已全面开工。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市正在开展道路改造工程和交通秩序、市容环境专项治理。道路改造主要的作用是提质、治堵降霾和改善环境。针对降低雾霾和改善环境来说,一项改造和两项治理只是治标,而生态绿化才是治本的关键。

李晓东对记者说,从宏观到微观的“三位一体”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目标实现后,不论居住在市区何处的居民,都可实现步行10进游园、20进公园、40到森林的愿望,届时,老百姓将会在家门口看到更多的绿色。

晋城,这座年轻的城市将会更加靓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